老師在過程中感到嘥時間嗎?
這班同學很幸運,其實這個讓同學自己選是老師主動提議的。她同意平日學生已經是活在別人的安排中,鮮有機會自己做計畫,所以想用LBD時段讓同學嚐試自己做主。
有否加入一些閱讀,research, video等input?
當導論遇到樽頸時 (例如選踏單車的地方及budget),我們引導學生用電腦做資料搜集,我跟老師上網搜了幾個網站/Forum,示範可以用什麼key words及如何double check來源可信度。下課前也讓學生回學做資料搜集並於下堂分享所得。
除此之外我們在第二堂分享了自己的露營經驗,更借了有關露營的書給負責同學。也許下次我們可帶同學們到附近圖書館找有關的書籍。
放低maker身份有冇爭扎? 我一直都沒有放低Maker身份,反之我認為作為Maker的基本就是要學懂自己學習,並知道為什麼要make。很多人對Maker的印像就是手作,敲敲打打,這是maker (自造者/創客)的其中一面。很多人忽略了的另一面是maker的精神 - (1) 相信自己能造出改變 Make a difference (2) 從失敗中學習 make mistakes (3) 熱愛分享 share to make impact。要成為一個好的自造者,首先要認識自己、培養自信,然後再進一步便是對自己做某件事的目的的自覺,再之後才是找最適合的方法/工具(例如Design thinking, woodworking, electronics, 3D printing etc.)去完成。Maker就是指一個人知道他有什麼目的,相信自己能夠身體力行實踐並運用適合的工具去幫助自己。所以我的Making Project是:為學生提供最適合他們的學習。方法當然不只動手敲敲打打,能夠站後一步看全個big picture便不會感到爭扎了。
Comments